最新北京禁限目录公布!73处修改大有深意
《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以下简称《目录》)于2018年9月26日正式发布,相较于《目录》(2015年版)共作73处修改。
自2014年制定实施以来,《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就成为了实现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一把标尺,在新增产业和功能底线方面对非首都功能增量进行严格的禁限。
2018年9月26日上午,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工商局,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北京市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的最新修订内容进行解读。
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后哪些新增产业能够在京落户?又有哪些新增产业会被严格禁限?这些问题的答案,尽在最新版《目录》之中。
“禁限”4年成效显着
控非首都功能之增量,提首都发展之质量
2014年,在北京明确了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为进一步明晰北京不宜发展的产业,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多个部门研究制定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版)。
待到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后,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各部门又对2014年版的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年版)。
至今,这份《目录》在北京市已推行四年多的时间,在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效果显着。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新设市场主体中高精尖近半。自《目录》实施以来,截至2018年8月底,全市不予新设立或办理变更登记业务累计2.03万件。而全市新设市场主体中,科技、文化、信息等高端服务业则占到了总量的近一半。
2017年新设市场主体较2013年变化情况
二是区域差异化发展明显。《目录》实施后,新设市场主体逐步从在城六区聚集转向城市发展新区聚集,各区产业投资与功能定位更趋匹配,第三产业投资趋向海淀、朝阳、东城、西城区,第二产业投资则趋向昌平、大兴、顺义区。
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18年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快于全市GDP增速,带动作用明显。
2次修订诸多考量
管理措施更细化,问题导向更务实
2017年,国家印发了有关疏解的控增量、疏存量政策意见,党中央、国务院批复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发布新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行业类别进行了细化和新增,部分类别的名称和范围也作了调整。
这一系列的新形势、新变化,也对《目录》提出了新要求。
为进一步调整、细分禁限范围,明确、规范禁限管理措施,2018年年初以来,《目录》新一轮修订工作开启。
本次修订更细更实,着重把握“三个坚持”。
首先,坚持严控增量,坚守底线。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疏解的控增量、疏存量政策意见,落实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不放松,修订不是放开,而是细化和完善。
其次,坚持问题导向,有限目标。聚焦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涉及群众日常生活的生活性服务业、城市运行服务类产业,进一步深化、细化管理措施。
再者,坚持市区联动,完善机制。充分发挥《目录》导向作用,结合各区实际,明确区属主体责任,创新实施“《目录》+程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目录》执行。
73处修改统筹兼顾
整体精细化管理,分领域有张有弛
本次修订突出精细化管理,相较于《目录》(2015年版)共作了73处修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4”分区域差别化禁限
对照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空间结构,新版《目录》将原“1+3”的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3”指在执行全市层面措施基础上,分别适用于城六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调整为目前“1+4”的分区域差别化禁限管理(“1”指适用于全市范围;“4”指在执行全市层面措施基础上,分别适用于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外的平原地区,生态涵养区)。
其中,首次将北京城市副中心单列,对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业等行业提出了禁限管理措施。
2.支持高端制造业配套类产业
注重从产业链条、综合竞争力角度进行把握,区分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的链条环节,对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避免“一刀切”。
例如,在制造业中,除东城区、西城区外,全市范围内对研发、中试、设计、技术服务等非生产制造环节予以细分支持;对新能源车整车、新能源专用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制造等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不予禁限;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在申办建筑业相关资质时予以支持。
3.保障城市运行和群众日常生活
充分考虑民生保障和城市运行,对符合区域布局要求的城市运行服务保障产业,保留适当发展空间;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予以细化修订。
比如,在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业中,对保障城市运行的食品制造不予禁限。另如,在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中,对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等保障城市运行项目不予禁限。
4.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按照“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要求,简化相关资质申办和工商登记流程,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比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申办建筑业资质,在《目录》(2015年版)中,需要注册所在地的区政府开具生产环节不在中心城区,及建筑业非公司主营业务的证明。本次修订后,取消了区政府开具相关证明的环节,不再让企业为开证明东奔西跑。
5.追求绿色低碳、生态环保
为保障首都空气质量,对燃气热电联产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维修实行了禁限管理,中心城区增加了对普通货物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的禁限管理,引导新增功能和产业发展更加绿色低碳、生态环保。
《目录》修订还与“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巩固工作成果,根据人防工程消防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目录》禁止在人防工程内从事住宿业,设立幼儿园、游乐厅、网吧、残疾人活动场所。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对中心城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实行禁限管理。
有这么多落在实处的修改内容,本次修订必将使《目录》在未来收获较之以往更佳耀眼的成绩单。
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推动减量发展、创新发展,严格执行好《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