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文章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18-12-21 10:31
时间:2018年12月21日
简介:为向社会介绍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市发展改革委有关领导出席此次发布会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是“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3场,主题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这也是各位记者朋友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12月18日,中共中央刚刚召开了国家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会,在大会之后,我们今天专门邀请到了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强先生,向大家来介绍北京市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有请王强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王强:2018年12月2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发布会-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强出席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
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综合经济实力显着提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40年来,我们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锐意推进改革,全力扩大开放,首都发展步入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万亿元,40年来平均每5年翻一番,实现了年均10%的两位数实际增长,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9%提高到3.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7年达到1.91万美元,年均增长7.4%,已经达到世界富裕国家或地区水平。经济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5430亿元,40年增加了一百多倍。改革开放还带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模式更加集约高效。科技创新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贡献率超过60%。制定并落实“10+3”高精尖产业发展系列政策,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精尖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集约减量转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5.4%,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更大的经济规模。
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40年来,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提升;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4万亿元。今年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非公单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5135.4亿元,同比增长7.3%;创造利润4552.8元,同比增长8.5%。全市私营、个体经济170多万户,从业人员近千万,均占全市总量八成以上。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健全,市场机制在商品交换、资源配置等领域的决定性作用逐步确立。形成了成熟的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劳动力和人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体系逐步成熟完善,截止2018年10月,北京地区共有315家上市公司,占全国比重为8.8%,共有475家新三板企业,占比13.5%。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技术市场,发展成全国最大的技术商品、技术信息集散中心,201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400亿元,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强。价格改革持续深化,逐步实现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全部放开,98%以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实施多元化的差别价格政策引导资源有效配置。
第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来,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市场化机制落地生根,服务型政府理念深入人心。编制全市统一规范的权力清单,将市级审批服务事项精简51.2%。持续取消下放审批权限,分两批共精简一千多项行政审批事项,精简比例达到68%。清理取消两百多项各类证明,并承诺任何部门不得再随意增设证明。简化投资审批流程,将投资项目审批环节从80多个减少到40至50个,审批时限从300多个工作日平均压缩到109个工作日。凡是市场竞争充分、企业能自主决定、可以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有效调控的,一律取消核准改为备案。推出改革优化营商环境“9+N”系列政策措施,最大程度为企业减轻负担,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减税减费、简化办事环节,企业经营成本大幅降低。今年8月,北京在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排名一,推动我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32位。
第四,城市发展深刻转型,首都功能更加彰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习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以来,北京明确了“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在城市功能中更加突出地彰显首都功能,把握“舍”与“得”辩证关系,推动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探索走出了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的新路。我们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完成了一批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疏解项目。制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17年底,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两千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近600家,推进教育、医疗单位向外转移布局。通过投资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倾斜,城市基本功能不断完善,生态功能持续提升,有力服务保障了城市运行和市民生活。40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0多倍,城市道路从三环修到了七环,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增长13.7倍,轨道交通运营长度增长25倍,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两倍。通过疏解整治和优化提升同步推进,抓好“留白增绿”,均衡布局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城市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广大市民得到了大量绿色空间和优质便利的生活服务。
第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序实施,城乡区域统筹发展迈上新台阶。有力有序推动了一批重要事项、重点项目、重大政策落地实施,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深入推进。全力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确定了8个重点合作领域及一批先期支持项目。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精心编制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关键项目进展顺利。为解决南北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三轮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带动优质要素资源在南部地区聚集;启动“回天计划”,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品质,成为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以首钢搬迁调整为契机,推动西部地区及首钢转型发展。发布生态涵养区绿色发展实施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水平,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第六,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正在形成。40年来,北京市努力优化外经贸发展结构、提高外经贸发展质量,全市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增长迅猛,2017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3373亿美元,比1978年的不到3亿美元增长一千多倍。出口结构逐步向高端化趋势发展,初级产品比重下降,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对国内外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持续增强,2017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九成,规模跃居全国第一,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超九成。积极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人文交流平台,打造科技支撑平台,完善服务支持平台,为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在京运营提供优质配套服务,积极推进新国展、雁栖湖国际会都等一批重大国际交往设施建设,提升软硬件服务能力。服务业扩大开放向纵深推进,北京市获批成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推出并落地100多项改革举措。
第七,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一切改革,都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40年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300元跃升至5.7万元,增长近两百倍。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82倍和74倍,2017年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0.2%,全国最低,人民生活整体上迈向富裕。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统一城乡低保标准,率先形成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100%,2017年常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8年,比1982年提高4年。2017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接近1.1万家,是1978年的3.4倍,人均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72岁提高到2017年的82岁。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5平方米,比2002年提高13.3平方米,而改革开放之初还不足6平方米。“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7.5%,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40年来,北京发展取得的一切辉煌成就,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立足新起点、迈向新征程,让我们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首善标准,上下一心、蹄疾步稳,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共同谱写新时代首都改革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强主任的发布,通过王主任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疏解整治促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者朋友也有很多自己关心的问题想提问,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单位。请举手。
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您提到北京做的工作,想问一下下一阶段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市会做什么工作,现在取得了哪些成效?
王强:谢谢记者朋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可以讲是总书记,党中央亲自制定的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几年来,我们全面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思想,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启动实施已经四年了,可以这么讲,全市上下已经高度一致,把京津冀协同发展入脑入心,从政策到行动全面贯彻和落实。而且,我们凝心聚力,主动作为,携手天津河北两地,有力有序推动了一批重要事项,一批重点项目,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实施。总体来讲,可以说是较好地完成了近期的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想分几方面说。第一,京津冀协同中的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的推进。我们有力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同志们都耳熟能详,都很清楚。我们制定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从制定到现在为止,已经修订了两轮,不停根据发展实践,根据发现的问题在与时俱进,在不停对标对表与中央的要求、与协同发展的要求,与协同发展的目标在对标对表,已经修改了两轮。制定禁限目录是什么?严把新增产业准入关,着力建立疏解配套政策体系,从而建立起激励引导的机制。这些产业疏解政策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是单打独斗,确实是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联合天津、河北,在制定与印发一系列的产业承接的重点平台建设。我们始终是在找准自己重点突破口的同时,一轮一轮的与时俱进,与此同时,我们与天津、河北始终是协同联动互动,形成一种协同发展的局面。这是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方面。
第二,一核两翼联动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大家都知道,通州区总体规划编制已经基本完成,这是我们这里。那么重点工程建设,副中心这两年也是在顺利推进。如果你们有时间有兴趣,到副中心去看一看,可以讲,那是一个热火朝天建设的大局面,这是副中心。
另外,一核两翼的那一翼就是雄安新区,也发布了雄安新区新的规划,我们也积极的按照协同发展的要求,全力以赴支持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用我们一个形象的说法叫“交钥匙工程”,我
第三,三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了突破,而且速度在不断加快。比如涉及本市的国家高速铁路全部开工,国家高速公路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全部建成,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深入推进。永定河治理与生态修复,京津冀风沙源治理工程也在持续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协作成果很丰硕。“4+n”的产业格局在巩固,曹妃甸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个,到滨海注册中关村的企业是770余家,这是第三方面,就是交通、生态、产业三大领域。
第四,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先后成立商贸等10个跨区域特色的职教集团,组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联盟等12个创新发展组织,北京与河北唐山、张家口等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合作项目有效运转,北京市17家医院与河北20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整体发展格局形成。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还要持续深化。继续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建设的发展,继续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我们要不断按照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战略安排的要求,不断的往前推进,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期目标迈出扎实的步伐。谢谢。
新华社记者:我想问一个关于城南行动计划,北京市已经实施了两轮的城南行动计划,今年9月发改委发布了新一轮的城南行动计划,和前两轮相比有什么特点,今后还会有什么新的工作?谢谢。
王强:谢谢新华社记者朋友关心关注我们城南行动计划。可以这么讲,行动计划是我们最近若干年来切实推进各项重大工作实现重大发展规划战略的一个有效方式和手段。您刚才也已经说到,我们这一轮的城南行动计划是第三轮,前两轮我们推出两次城南三年行动计划,总体来讲全市投入6860亿元,这是总盘子,固定资产的投资。这些投资投入,它的重点在哪儿?要义在哪儿?整体来讲可以用三个字来回答。前两轮的城南行动计划着重在于补短板。咱们都生活在北京,南部地区在北京整体发展格局还是相对欠发达,所以我们想决心要补它发展的短板,这是前两轮。这一轮的城南行动三年计划,着力特点是筑高地。短板是投入是6860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现在我们这一轮是在筑高地。什么高地?可以这么形象概括,第一是发展战略高地。这是一种战略、姿态,你在补了短板,补了两轮三年行动计划之后,南部要实施一种高起点发展的战略,所以叫筑战略高地,突出服务支撑首都功能的重大国家战略。比如我们现在的三年行动计划中已经充分体现打造南中轴的生态文化发展轴,南中轴线往新机场的方向走,打造南中轴生态文化的发展轴,生态+文化,会有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安排,而且是致力于构筑发展的战略高地的意义安排,从而服务全国的文化中心建设。
还要通过打造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全面是生态文化发展轴,后面是创新成果转化带,这是“两个中心”建设中的战略安排。一个是服务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一个是服务全国科技创新建设,这是战略高地,是一个特点。
另外一个特点,构筑改革高地。推进城南地区发展,前两轮补短板,现在筑高地,我们在文化中心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已经做好谋篇布局,要实施落地,就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政策,创新工作的方法来推进实施。比如,我们想实施低效工业用地的循环利用,比如想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上降低土地开发成本,吸引更多更优质企业来南部地区投资,一定要通过这些改革降低土地的成本,使用的成本,要形成比较优势的发展政策,来吸引这些企业和投资商跟我们一起去推动发展。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引人的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国际的高精尖人才,顶尖人才来南部地区落户创业。我们准备加大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外资引入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南部地区建设。在前面说的这些基础上,还要一如既往对南部地区实行有足够保障的、持续的加大投入。前面的6860亿两轮不是说已经够了,不是的,这次的三年行动计划,很明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每年有30%的固定份额比重是保证投在南部地区,这是确定的。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提升生态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建设。比如在生态领域,如果你们高度关注,我们一起可以打开地图看一看南部地区,它有一批大尺度的生态湿地公园,很可观的,不知道同志们去没去过海子公园,12.5万亩,7500亩,这是两个大口径,一个是造林新增12.5万亩,然后是湿地7500亩,可以想象一下,多大一个规模在南部地区,整体构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还要见缝插针,打造一批城市口来公园,叫森林中的休闲乐园。今年十一,我们建成并开放了丰台区的休闲公园,一个小的口袋公园就为周边5万多居民提供了城市休闲的好地方,这是生态方面。这是一个形象的森林公园的建设跟大家说明。
交通领域。如果生活在南三四环都体验得到比较拥堵,但是我们已经把南部地区与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包括与城市核心区这种大的框架性的交通连通完全汇聚,而且落实成规划,在行动计划中也已经完全编制出来。总体上是五纵两横一联络的交通骨干网络,加快轨道交通14号线中段等一系列项目。推动丰台区青塔西路南沿等道路建设,系统减轻西南三环、四环的交通压力。这些路都建成了,我们以后出行西南部的交通拥堵的压力就逐步会得到实质性改善和消减。
教育领域。去年我们在着力推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附属试验幼儿园,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等,把优质教育资源逐步向南部倾斜布局。加大力度把优秀教育管理人才和师资向南部地区引进,提升南部地区教育软环境。
医疗方面。我们在逐步加强南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同志们应该都知道,新的天坛医院已经建成开门正式运转,在新天坛医院附近,我们还将新建口腔医院等等,这是公共服务建设都有一系列的统筹安排。
从介绍的情况来看,能突出感受到整个城南行动计划第三轮,主线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把所有的发展,所有的项目,所有的服务都围绕着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我们全部工作的立足点、出发点、落脚点。可以讲,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稳步实施,扎实推进,南部的发展明天一定会更美好。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我想问一下首钢老厂区的改造也是受到大家的关注,以后有哪些规划动作?谢谢。
王强:谢谢《北京日报》记者朋友。首钢地区,生活在北京的同志都知道,首钢是北京市的骄傲,也是全市人民的骄傲。刚才那位朋友已经用到了新首钢这个词,我刚才说的是首钢,这里面深刻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变迁。我们首钢的搬迁大概是2005年启动,我用的是搬迁,实际上讲首钢不仅仅是搬迁,它一定意义上是首钢的重生,也是北京市转型发展的历史性标志,也是一个历史结点。可以这么讲,到目前为止,首钢通过2005年那一轮的搬迁,赢得了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质量的发展。这里包括发展空间。
这些年,首钢一直在世界500强的行列稳稳当当,对于北京来讲,对我们全市来讲,首钢基本走的是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的内涵性发展的路子。始终是围绕着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这么一个路子在深化。它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改革、变革。从北京来讲,搬迁首钢,从改革角度,真的是像我们中央领导说的是壮士断腕的决心,是不容易的。去了一个老首钢,这是用了一个老字。我们得到了城市整体功能的提升,得到了城市环境的实质性改善,而且整个城市西部那一片面貌可以讲是焕然一新,所以这些才共同构成了新的首钢。
怎么个新法?今天借此机会我也想讲三句话。第一,新就是为过去老厂房赋予它新的功能。我们在2005年搬迁的时候就贯彻了这么一个原则,能保则保,能用则用,采取的是一种直补式的方法。如果同志们有时间到现在的新首钢地区看一看,筒仓、车间、首钢办公大楼都已经系统化改造,已经出现了整体的区域性的新面貌。这些老建筑的改造,现在是冬奥组委,国家体育总局的冬季训练中心,还有海外院士的专家工作站都已经入住了改造完的筒仓这些新的艺术化的建筑体,实现了老厂房、新空间。而且给这些老的工业设施从新时代、新发展的格局注入了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的新功能。接下来,我们将会对老首钢的剧场,制粉车间等一批老厂房进行功能改造和提升。
第二,抓住冬奥会的契机,展现区域新形象。2022年的冬奥会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将在新首钢举行。这个项目都在稳定推进中,我们也希望通过冬奥会,进一步引发引智首钢地区的区域转型。借着冬奥会的契机,对首钢地区已经完成了五横六纵的主干路网建设,启动M11号线一期西段规划建设,建设大尺度城市公园,推动冰雪产业,体育赛事,高端商务这些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些发展,来整体推动首钢地区城市功能的调整、优化、升级。
第三,新还要体现在推动新的改革和制度安排上,从而激发发展的新活力。我们已经制定了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三年行动计划,首钢地区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三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即将印发实施。三年内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制度安排上先行先试,要探索城市更新标准规范,这是一个很有制度性变革安排的工作,城市的更新要出台新的标准规范,意味着城市建设将以全新的标准,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质量在新首钢地区逐步落地。深入扩大开放的尺度,比如争取专项发债支持等等。同时结合新首钢地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制定更加灵活的引才政策,营造国际化、时尚化、年轻化的氛围,改善人居环境,逐步打造引领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开放高地。谢谢。
《北京商报》记者:王主任您提到回天计划,我们很关心落实情况,在具体实施上有什么考虑?谢谢。
王强:谢谢《商报》的记者朋友关注我们回天行动计划,也就是关注我们城市更新改造当下一个重大的城市建设的要义。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是北京第一轮疏解城市扩张建设,当年建设的思路、规划、理念,包括建设的手段都有它一定的局限,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包括本身工作的节奏,服务理念,服务的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整个回天地区出现了标志性的“大城市病”。
从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就下决心提升回天地区的治理。蔡奇书记,陈吉宁市长和其他市领导高度重视,尤其是蔡奇书记多次深入回天地区,多次四不两直,深入社区一线与群众对话,与基层干部对话,一边走一边看,广泛听取居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呼声,广泛关注社会方方面面的舆论和反应反响。蔡奇书记讲“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长达8个月的调查调研论证,制定了回天地区提升服务的三年行动计划,我记得8月16日政府印发了方案,现在已经一百多天了,落实的怎么样?我想今天用几句话跟大家介绍一下整体的成效。
第一,2018年推动的51个项目进展顺利,我们已经开工16个、完成28个,还有7个在陆续也会陆续开工。市政府投资全部到位,包括昌平区的配套资金,也包括社会资金的投入。这一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讲成效十分显着,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有10所幼儿园实现了普惠性收费转型。除了前面该收回从开发商手里的都收回了,收回来之后还进行体制性改造,满足当地群众学前教育的需求,大规模转型,建立普惠性幼儿园,目前为止已经转了10所幼儿园,可以提供2900多个学位。
第二,21所回天地区的学校在教委的努力下,与市级优质学校实现了手拉手、名校分校结对子,促进回天地区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完成了28处自备井置换,自备井的置换,受益的群众覆盖面达到了6万多人。如果在座的记者朋友有兴趣,可以到我们实地去走访看一看自备井改造,学校结对子等等。还有这个地区,我们实现了5个养老服务设施的移交,从开发商那儿收回来,我们实施了改造,建成了,移交给当地地相应的管理部门。建成了9个养老服务驿站,与此同时,针对回天地区,在这一轮疏解中一方面是疏解,另外一方面面对群众便民商业网点的需求,织网式的建成了60个商业网点,包括当地一些不合格的提升规范,也包括组织老字号品牌进社区,这一百多天这些事都已经完成了。还有我点几个项目,北郊农场桥的改造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已经大格局可以讲主体工程已经完成。现在是隆冬,那边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还有自行车专用路的路桩工程,13号线,通过交通部门的组织,专业化部门的系统专业论证,征求居民意见等等,已经做好了拆分方案,公布了相应的方案。回龙观体育文化公园,在市级专班牵头协调专业部门,专业对接论证的基础上实行了一期开工。说的这些工程,这些路、公园、桥,有兴趣的都可以到现场去看一看,这是实实在在在回天地区落地的。
这些工程可以讲都是回天地区群众期盼已久的,都启动都在推进,有的有阶段性的结果,有的还有整体框架性的成果。说的这些情况都是今年的整体工作任务。今年的这些整体工作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现在还收获了几个成果。第一个,形成了整个回天地区共同治理的一种格局。共同治理的格局是几个层面,第一个是市级,从发布三年行动计划就成立了市级的专班,市发改委联合17家市级委办局共同组织了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协调专班,有社会单位,区级共同参与,把三年行动计划中现在确定的97个项目,2018年的51个项目,逐项台账式推进,每一个项目,项目的所有手续,所有的环节,所有的责任人,所有的时间结点都是有板有眼在我们的台账上,一个星期一次的信息汇合,所有协调单位不同信息,一个星期一次。就重要的工程实行专题信息,去梳理重要工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么去协调,怎么去突破,需要创新哪些政策,对重要的问题要进行重点的专报,这些专报,我们会向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向市委市政府的督察部门上报。
再有,在实施过程中,收获的第二条,按蔡书记要求,前期组织了17家市级委办局单位到回天地区深入社区,把北京市正在推进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这么一个创新机制在回天地区作为一个试点,也作为一个示范在稳步的推进。
在前期17个单位深入回天,落实吹哨报到的同时,近期蔡奇书记又批示了,根据回天地区居民群众和基层工作的需要,再组织一批深入回天地区,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充分的完成了。我们外面是寒冬,但是我们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热火朝天。第一批十几家,第二批也有十几家,市级单位深入到回天地区,按有吹哨、有报到,要深入一线解决问题这么一个总体的指向。
第三,我们收获了回天地区共治。可以讲回天地区本身居民、老百姓和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对回天地区高度关注。我们每天从各种媒体信息和网络里能收集到社会方方面面,一直到我们回天地区的百姓对回天地区所有的关注。我们有专门的同志,每天在收集、分析、分类把相应的问题上报,一直报到我们的主要形式,也同时把相应的问题汇聚到我们协同专项工作办公室,从市主要领导开始一直到我们最基层的社区,整个网络是连通的,所有的信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是互动的,顺畅的,高度关注的,真正的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针对梳理的问题组织专门的部门逐一甄别,实地去调研,认真的回复,切实的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认真的解答。
可以讲,通过一百多天的实施,回天地区现在整体形成了全市上下特别是当地居民,当地社会力量,方方面面高度关注,形成了整个回天地区社区治理的新的互动、联动精治、法治、共治这么一个初步的格局。总体来讲,今年的任务我们实施的很顺利,里面有大量艰苦细致的协调,确实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我们也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改革,不断突破来调整思路,来创新政策,来适当倾斜,我们推动了今天,阶段性的讲,整体顺利,我们感到很充实,有成就感。在最近我们进入年尾,市委主要领导又做进一步的指示,我们的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同志也不断在调度,包括我们发改委谈绪祥主任也在调度,正在台账式的逐项的拉清单,反复对标对表,细化深化每一个环节,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创新,都是在做细致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会按照蔡奇书记,市委市政府布置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回天地区的工作。不只是这三年,三年之后,一方面要力争把回天地区打造成为北京市城市更新改造和大型居住区治理的示范样板,还要在回天这么一个基础和样板的前提下,深入总结吹哨报到的机制,随着整个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来创新推进整个北京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回答,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王强主任出席发布会,为我们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特别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的重点举措,回答了记者朋友大量的提问,今天的发布会信息量很大,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新闻发布会的关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和报道“走好改革路 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阅读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