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载绽放,影视之都耀然崛起

日期:2019-04-12 13:49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八载绽放,影视之都耀然崛起

                                  在怀柔区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大型花坛已搭建完成,电影节电影嘉年华正在布置当中。摄影 卜向东

  北京国际电影节,这场在中国首都举行的文化盛典,从2011年诞生至今,即将迎来第9个绽放的春天。它是全球电影人交流展示的舞台,是中外电影合作发展的平台,也给广大影迷献上了光影盛宴。过去的八年,北影节已走出培育期,进入成熟阶段,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北京曾是中国电影的诞生地和发展中心,此前八届北影节的成功举办,续写了北京与电影的百年情缘。一座影视之都,正在耀然崛起。

  大咖名导彰显国际号召力

  一条红毯,化作璀璨的星河。八年来,累计超过千人次的重量级嘉宾从北影节红毯踏上光影之路,开启一年一度的星光之旅。在北影节,多元文化碰撞出艺术之光,各国电影人争相将这里作为展示自己艺术风格和专业理想的舞台。

  首届北影节(当时叫“北京国际电影季”),成龙和章子怡是形象大使;第二届,电影大师詹姆斯·卡梅隆抛开其他事务,专程来参加北影节,还盛赞红毯之壮观“从未见过”;第三届,莎拉·布莱曼、基努·里维斯来了……施瓦辛格、娜塔丽·波特曼、亚德里安·布劳迪、让·雷诺、阿米尔·汗,这些国际影坛上星光熠熠的名字,都曾经在北影节现场闪耀。

  自2013年设立“天坛奖”以来,北影节竞赛单元吸引了来自6大洲、超过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800多部优秀作品报名参赛,共90部优秀影片入围“天坛奖”。俄罗斯电影大师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中国导演王家卫等响当当的大师名导,都曾是“天坛奖”的评委。国际化视野、规范化程序、专业化水准,“天坛奖”已在中外影坛形成了良好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传递着一种崭新的文化,它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平台,人们可以探讨做电影的各种新方式,能够结识更多风格迥异的电影人,我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同化,而是为了更好地彼此交流,展开对话,增强理解。”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如此评价。

  电影市场搭建中外交易平台

  资本、项目、新人,这些当下中国电影行业最活跃的要素,因北影节而汇聚,使电影行业焕发勃勃生机。

  保利院线发言人刘建锋还记得,首届北影节电影市场的展区规模只有1800平方米,参展单位也只有100多家;到了第八届,电影市场已吸引近300家中外影视公司和机构注册报名,其中国际展商占比近40%,仅三天便累计有3万余人参与。“在北影节,我们能够和上游的电影投资方、发行方以及下游的影院器材供应商直接交易,比平时到处跑着去找他们方便了许多。北影节确实已成为国内外电影机构洽谈电影剧本、展示技术设备、寻找融资商机的优选之地。”刘建锋感慨。

  2011年至2018年,北影节电影市场签约额逐年增长,累计金额突破1010亿元。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交易平台。

  在扶植新人上,北影节也不遗余力。打出“带一个剧本来,带一部电影走”口号的项目创投活动,成为许多新导演的梦想孵化器。80后新锐导演杨子坦言,北影节是自己的“娘家”。2014年他凭借剧本《喊·山》参加北影节创投,顺利找到投资,两年内便完成拍摄。2017年,杨子又带着新片《我是马布里》来北影节宣传。“对新导演来说,最难的就是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作品。北影节给新导演一个展示的机会,缩短了项目和投资方的距离,让有才华的新人能够脱颖而出。”《大鱼海棠》导演梁旋和张春、《郊区的鸟》导演仇晟、《南极绝恋》导演吴有音、《七十七天》导演赵汉唐、《我的特工爷爷》编剧江均……对这些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导演、编剧而言,北影节是他们电影梦开始的地方。

  “北影节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冯伟回忆,2011年首届北影节还在筹备之时,几乎没人相信电影节能办成,最后没想到真的做成了,而且一开始便轰轰烈烈。“北影节不光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平台,还成为北京的一张城市名片,对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支撑。”

  北京展映成为观众狂欢节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是北影节北京展映和影迷们每年约好的“一期一会”。作为一个亲民的电影节,北影节从来不是电影人内部的自娱自乐,而是广大观众的光影狂欢盛会。

  2019年是林思玮从事北京展映工作的第六年。虽然北影节每年4月举行,但邀片工作至少要提前八个月启动,林思玮带领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邀片。“虽然最后大家看到的影片一共500多部,但最初的选片范围要宽泛得多,光是外片就超过1000部。”无论是《2001太空漫游》《七武士》这样的大师经典,还是近两年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新秀,抑或是《谍影重重》《金刚狼》这样的商业大片,都是每年被影迷“秒杀”的热门影片。

  在宣传、网络售票的推动下,北京展映实现票房与口碑双赢。每年北京展映开票时,影迷们都早早守候在购票网站前,第一时间清空购物车里心仪已久的影片,这是“拼手速”“拼人品”的时刻。影迷们还在微信、QQ等社交网站自发组建转票群,甚至创作求票海报,只为在大银幕上一睹经典风采。

  开票后的票房飙升值每年不断刷新纪录,则被赋予“北影节速度”这一专有名词。2018年4月1日中午12点北京展映开票,12分钟票房便突破900万元。这一年的北京展映累计票房已突破1300万元,再创历年之最。林思玮回忆,六年前自己刚开始参与北影节时,北京展映的票房不过100万元出头,经过五年就提升到这个程度,他感到十分欣慰。8年间,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2870余部影片在北影节展映,超过3000余场电影放映活动受到了影迷的热烈追捧,也形成了首都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袁云儿)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