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5岁延吉冷面收徒传承老味道
2018年12月24日,华天延吉餐厅迎来75岁生日,在延吉餐厅西四总店,不少市民来品尝经典老味道。 邓伟摄
虽然是数九寒天,西四北大街上的一家冷面馆依旧顾客盈门。“小时候每次路过这儿,闻到餐厅里飘出的白醋味儿就走不动了,几十年来就馋这一口儿!”65岁的老顾客感叹。昨天,承载几代人记忆的老字号华天延吉餐厅迎来75岁生日,12名传承人集体拜师。老顾客纷纷赶到现场,为陪伴自己长大的餐馆庆生。
华天延吉餐厅的历史还要从75年前说起。1943年,一位李姓朝鲜族老太太和她的几位朝鲜族老乡在西单手帕胡同西口开了一家朝鲜冷面餐馆,这是北京最早经营朝鲜冷面的餐馆。打那以后,冷面配辣肉成为不少北京人独特的味觉记忆。
1963年,餐馆搬到了西四北大街。那时,西四的街道还没有拓宽,冷面馆也只是一个小门脸儿。由于前来吃冷面的人太多,座位不够用,食客们就端着碗,托着辣肉盘子,“搂着”醋瓶子,到窗台边儿吃冷面。“摞地摊儿、就窗台”成为西四街头一景儿,1981年华天延吉餐厅再次装修时,还特意把窗台降低高度并加宽。
1985年,一位热心顾客曾向报社投稿,“吐槽”华天延吉餐厅。“顾客一进店,先是排队买面票,之后到冷荤柜买酒买菜。笔者一手端酒,一手端菜,胳肢窝夹着拎包边走边道着‘劳驾,别碰着’,挪到餐桌前等座,好容易等到了个座,把拎包放到凳上,又拿着面票去后堂端面。唉,一边走一边还得回头望座……”在这篇文章中,改革开放初期的餐厅景象跃然眼前。
如今,“面票”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在西四屹立多年的华天延吉餐厅也从原来的20平方米扩大到900平方米,并拥有4家分店。想吃上一口冷面不再是难事儿,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也能呼叫店里的外卖。
75年来,西四周边的餐厅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冷面馆一直都在。12月24日上午,姜成植搀扶着95岁的老母亲走进华天延吉餐厅,为的是那一口不变的味儿。姜成植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此后到京工作,几十年来,到华天延吉吃冷面是一家人的温馨记忆。“我们家父一代、子一代、孙一代都是华天延吉的顾客。”姜成植说,“现在我母亲这么大岁数,也要亲自到华天延吉吃一口儿。”
随着北京餐饮行业的壮大,人们的用餐选择越来越多,传承和创新是老字号面临的新课题。12月24日,华天延吉各门店的12名厨师向3位老师傅正式拜师,他们决定,要将老味道传承下去。这家老字号也加快了创新步伐,原来只有冷面和几个小菜,现在有了延吉烤肉饭、海鲜面、石锅饭等更多新菜品。12月24日,店里又正式推出韩式养生饭、菜包肉等新品,重点迎合当下消费者追求健康养生的理念。
在北京老字号的队伍里,美食品牌占了大部分,很多老字号美食与老百姓的互动画面,已成为老北京生活场景的珍贵画像。(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