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好戏应该引进,原创更要立起
《887》剧照
《陪着你走》剧照
梅生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受之于民
为期约40天,剧目近50台,演出共计166场,参与的海外及本土艺术家超过1700位,多种多样围绕剧目展开的活动,形形色色针对青少年学生的观剧计划……不久前结束的第47届香港艺术节,交出如上成绩单。依靠政府拨款、票房收入,企业、慈善机构及个人捐助维持运作的香港艺术节,“取之于民”的资助力量决定了它“用之于民”的公益特性和“受之于民”的社会功用,始终在以既务实高效又寻求创新的精神,思考艺术节与城市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及舞台艺术如何关联普通观众的生活。
香港艺术节每年从全球范围遴选的剧目、经典演出吻合一般观众的艺术审美;具备当下时代特征的新颖好戏,则会以亚洲独演或首演的形式引领观众开拓视野。国外优秀作品需要引进来,本土原创势力也要立起来,青少年的艺术普及与教育工作更要做起来,以便城市形成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艺术都能在场的氛围。由此,延展出香港艺术节另外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持续用委约及自主创作、联合制作等方式扶植本土原创,为以中青年为主的香港艺术家及表演人才搭建平台;二是把青少年学生纳入储备军,让他们早早与舞台艺术亲密接触。
以“一步一舞台”为主题,意在展现处在不同创作和人生阶段的艺术家的表达的本届香港艺术节,也是如此。除汉堡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等经典节目之外,还有剧场大师罗伯特·勒帕吉的《887》、形体高手杰夫·索贝尔的《家》、柏林正点剧团的《契诃夫处女作》、观众全程是表演主体的《金钱世界》等有趣别致的作品。观众除了欣赏国外奇花,亦为本地原创《陪着你走》《九江》等鼓掌叫好。观众除了中外成年面孔,尚有来自香港多所中小学的孩子们。而今年起在公共区域增设的表演与交流场所大馆和牛棚艺术村,吸引更多市民甚至游客参与艺术节的同时,也为香港艺术家提供固定的创作阵地。
关于“身份”与“家”的叙事
今年引发不小轰动的《887》,由罗伯特·勒帕吉创作并表演。罗伯特是位艺术涉猎无比广泛的大家,集导演、剧作家、演员等身份于一身,执导作品包括戏剧、电影、歌剧、马戏、实景秀等。他的作品尤其舞台剧常将电影、音乐、美术、杂耍、偶戏等艺术门类的要素,与叙事及科技高度融合,就像他复杂的身份般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的首部电影《告解室》,拿希区柯克的悬疑片《忏情记》拼贴进一对非亲生兄弟的生活,不同时空里的教堂和神父“四合一”成为庞然怪兽。他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创排的瓦格纳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两座高塔和24块木板在液压装置及灯光的技术配合下,像被施了魔法,变化出四部史诗歌剧中涉及到的所有主要场景,合着瓦格纳的音乐,视听震撼不断形成冲击波,令观众面对伟大艺术生出晕眩感。
同时,罗伯特像伯格曼、阿莫多瓦等大艺术家一样,善于从成长经历中挖掘创作素材,借由自我身份寻求与认同过程的追溯,探讨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关联人类的普世情感。剧名取自罗伯特儿时在魁北克市住的第一栋楼门牌号的《887》便是这样。当时魁北克的多数人口虽是法裔加拿大人,但由于多为劳工阶层,在加拿大曾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国家历史背景下,他们比起少数英裔并不具有话语权,两个族群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出生于法裔普通家庭的罗伯特家中也有两种语言,他和父母、妹妹讲法语,父母收养的哥哥和姐姐说英语,兄弟姐妹四人常常因为收看英语还是法语电视节目吵闹不休。这造就了罗伯特从小便对自己的身份异常敏感。
《887》用含混智慧长者和清澈孩童双重目光的视角,看向这段历史时期,回忆了罗伯特的家庭与成长。剧中强势社会文化对弱势群体“爆裂无声”的改造,不仅关联地方历史,也是正被城市化进程和移民浪潮席卷的全球各地的正在进行时,成就作品可以打动不同国别观众的根基。而该剧看似独角戏,实则由许多“演员”配合罗伯特完成两个小时的表演。他将童年家园精准复制,做成与他几乎等高的微缩景观,住有八户各式家庭的楼房宛若当时魁北克的社会缩影,同时暗藏许多机关。当他介绍某个人家,便有小小的人偶出现于房间以动作配合,加上影像手段制造的细节真实,整台演出奇幻无比。
探讨“家”与“住处”关系的互动戏剧《家》,也是一部暗合城市化进程与移民潮流的作品。一座在舞台上临时搭建的房屋,成为不同肤色和民族的人们在纽约打拼的“临时住所”,他们希望在这间屋里找到“家”的感觉,最终由于种种原因选择离开。尽管主题严肃,集合DIY手工制作、即兴舞蹈和音乐等的该剧,却是一部充满梦幻感的有趣之作。现实中各自飘零不可能有交叉的房客,虽以电影叠画手法在他们曾经的“庇护所”擦身而过(同一时间段不同的住客先后在一张床上醒来、一个卫生间洗漱等),却因一场派对超越时空在这里真的相遇,台下许多观众也被邀请化为昔日房客之一,上台感受“大家庭”热闹欢快的氛围,带出导演杰夫·索贝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美好寄予。
在青少年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
香港艺术节今年委约创作的音乐剧场《陪着你走》和话剧《九江》,体现出另一种精彩。关注患有自闭症和过度活跃症少年的教育和成长问题的《陪着你走》,由许鞍华电影《桃姐》编剧李恩霖任主要编剧、邓伟杰执导。该剧剧本原为话剧而写,考虑题材和台词体量的原因,艺术节给出合理的调整建议(委约方式之一),最终以歌舞串烧的音乐剧场形式呈现。音乐助力老师、家长帮助不合拍的孩子走出自我封闭世界的设置,同时俘虏成人及青少年观众。
凭电影《树大招风》摘得金马、金像奖最佳编剧桂冠的龙文康编剧、李振洲导演的《九江》,以在香港念书的内地女孩写作硕士论文的过程,引出三个中老年男人的古惑仔往事。虽然与内地观众熟悉的香港黑帮题材的影片相比,他们的故事实在不足一提,但传达出了香港旧时代的终结与新秩序的正在形成——和龙文康2017年接受香港艺术节委约创作、用一大家人十几年间餐桌关系的变化反映时代脚步的《香港家族》三部曲,形成某种呼应。而《九江》从剧作到舞台,是香港艺术节节目副总监苏国云与龙文康通过一次次交谈,逐渐由无到有——显示艺术节另一种委约方式。
《陪着你走》台上的音乐功用,以及台下众多青少年观众热烈的反响,可见青少年的艺术教育之重要。在此方面,香港艺术节这些年一直用 “青少年之友”——这是把中小学生观众吸引到剧场,领略舞台艺术之美的活动——给出极佳示范。源源不断的青少年观众长大成人后,从事舞台表演艺术相关工作的人当然是极少数,但种子埋下之后,这门艺术无疑会长出潜移默化的枝桠,影响甚至改造他们的审美与生活,让他们受用一生。
供图:香港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