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参加《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新闻发布会
2月26日,市城市管理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商务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城管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参加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视员谢国民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
为全面落实《意见》精神,2019年,市城市管理委将着重开展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扎实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改善群众生活环境。
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是解决街道在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上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城市环境整治要以街巷环境治理为重点。背街小巷是群众的家园,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就是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解决群众身边难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最迫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2017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明确了"十无五好"(十无"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五好"即:公共环境好、社会秩序好、道德风尚好、同创共建好、宣传氛围好。)、"八无两规范"("八无":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占道、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两规范":规范停车、规范架空线)分类整治标准,全市共完成了2000余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街巷。通过整治提升,背街小巷腾出了公共空间,增加了服务设施,提升了绿化景观,恢复了胡同肌理,展现了古都风貌,切实改善了群众身边环境,得到了群众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
2019年是核心区背街小巷三年整治任务的收官之年,除拆迁区外,将全面完成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任务,打造200条示范街巷。同时确保拆迁区、待拆迁区背街小巷环境干净整洁。在城市副中心完成20条,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完成519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基础上,在远郊区围绕重大活动保障区域、建成区和居民诉求强烈地区开展8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
结合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还将持续推进主次干道和支路胡同架空线入地、规范广告牌匾治理、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推进800座公厕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深入民心,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提升单位个人参与城市管理、维护城市环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加强街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二是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在持续推进街巷环境整治提升的同时,市城市管理委还将总结筛选提炼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并固化下来,形成标准明确、操作性强的长效机制措施,以此巩固整治成果,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在"十无"的负面清单基础上构建"十有"(十有:即环卫作业有队伍、交通停车有规范、街巷立面有管护、公服设施有维护、绿化美化有养护、街容巷貌有巡查、违法行为有查处、居民群众有自治、督导检查有力度、示范引领有标杆。)的正面清单,并将在实践中推广到全市。同时,进一步探索完善检查考核、以奖代补、项目监管、验收评估等方面的权限、标准、责任和管理措施,推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
街道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街道治理必须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建立以街道为主体、以网格为单元、以街巷长为统领的基层精细化管理体系,全面推广街巷长、"小巷管家"做法,将街巷长、"小巷管家"和网格员等基层力量统一纳入网格化体系"组团式"管理,强化街巷长、"小巷管家"、网格员的联动互补。
三是发挥网格作用,做到"网上吹哨,网上报到"。
街道治理是一项复杂、综合、庞大的系统工程,网格化管理是化大为小、化粗为细的管理手段。市城市管理委将继续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首先要进一步拓展城市化管理网格平台的"广度",指导各区将现有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向街道拓展延伸,强化街道发现问题、指挥调度和协调处置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回天地区"等重点地区,加强指导,推进城市管理问题在街道层面的"微循环"处理。
其次要建设全市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融合"多网"信息和数据资源,构建多元信息细胞和基础网格,开展网格化城市管理云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建立市区街三级共享的综合信息平台,统一规范工作流程和标准,整合共享数据信息,不断增加城市化管理网格的"深度",同时为街道提供服务管理支撑。
最后,要提升城市化管理网格的"力度",在网格平台上实现"网上吹哨、网上报到",达到闭环管理。对于街道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问题,通过网格市区街三级工作管理体系和系统平台,逐级上报到区级平台、市级平台协调处置和督办,形成市区街三级无缝衔接的"吹哨报到"机制,推动各级部门服务基层,使重大疑难问题妥善解决。
四是打通市政基础设施,维修维护"最后一公里"。
《意见》指出,要打通服务群众、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政设施运行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解决市政设施维修维护的"便利性"、"安全性"是首要目标。下一步,将严格督促落实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照明、通信、有线电视、环境卫生等市政设施企业主体责任,做到运行维护全覆盖、无盲区,实行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
同时,将搭建街道社区与市政公用服务企业之间高效、扁平化的快速响应机制,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闻风而动、及时解决,疑难案件跟踪督办。此外,各市政设施企业在街道社区公开服务承诺、监督电话等内容,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切实做到"到一线解决问题"、"解决一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