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1天前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日前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以首善标准加强新时代首都街道工作。为了做好《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信息发布和政策解读,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出席发布会并介绍情况,并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各位领导: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先生;
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张彤军先生;
中共北京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滕安英先生;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巡视员陶志红女士;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巡视员赵成先生;
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明月女士;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副巡视员谢国民先生;
北京市商务局副巡视员丁剑华先生;
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先生;
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规划处处长刘生富先生。
以上几位领导在第一排就坐,到时候也可以回答各位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大家看到发布会的阵容非常强大向大家来介绍情况。首先有请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北京市民政局李万钧局长介绍《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的总体情况,有请。
-
嘉宾
1天前
李万钧:2月18日,北京市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对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做出重大部署,这是时隔23年后召开的第三次全市街道工作会议。2月23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
一、出台文件的背景
街道是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是落实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环节,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街道工作,1993年和1996年,曾经召开了两次街道工作会议;1998年至2004年,先后组织召开了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对街道工作重点进行了研究部署。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以来,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大街道改革创新力度,去年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作为“一号改革课题”,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在理顺条块关系、加强综合执法、统筹辖区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得到了中央充分肯定。但在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街道工作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准、责权利不匹配、内设机构过多过细、机关化倾向明显等突出问题。为此,蔡奇书记强调,市里的工作要过问抓到街道、力量要下沉到街道、考核也要到街道,并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调研,亲自部署召开全市街道工作会议,亲自研究指导《意见》起草工作,逐字逐句对《意见》进行修改审定。
二、《意见》的整体框架和发展目标
《意见》是立足新时代我市首个专门面向街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突出体现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谋划四个特点,围绕“全市如何抓街道、街道自身怎么发挥作用”两个层面,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特征、符合超大城市发展规律的街道制度安排。
《意见》明确了以首善标准建设“文明”“活力”“宜居”“平安”四个街道的工作目标。同时从强化街道统筹辖区发展的中枢作用出发,以“明确街道职责定位,强化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项职能和激励保障措施”作为贯穿文件的基本脉络和主要内容,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街道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街区更新、社区治理和保障机制六个方面,提出30条改革措施,努力把街道社区打造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三、创新举措
(一)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北京是首都,讲政治始终放在首位。《意见》突出首都特色,牢牢把握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一主线,在总结提炼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用党建引领将整个街道改革工作统领起来,全面提升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领导能力,努力打造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北京经验”。通过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组织自身强起来,增强党组织的领导力;通过健全城市基层党建体系、做实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深化推进需求、资源、项目“三项清单”和需求征集、提供服务、沟通反馈、考核评价“四个双向”,最大限度把辖区资源统起来,增强党组织的组织力;通过推进“双报到”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各类单位组织和群众由“站着看”向“跟着干”转变,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二)明确街道职能定位。为适应城市治理重心下移、街道任务日益增多的形势,解决街道职能定位不清、责权利不对等的问题,《意见》明确,街道是代表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对辖区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四个方面行使综合管理职能,对辖区内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负总责。为实现这一职能定位,必须着力提升街道统筹能力、服务能力、管理能力和动员能力“四个能力”建设。要向街道赋予“六权”,包括辖区设施规划编制、建设和验收参与权;全市性、全区性涉及本街道辖区范围的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的建议权;职能部门综合执法指挥调度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工作情况考核评价和人事任免建议权;多部门协同解决的综合性事项统筹协调和考核督办权;下沉资金、人员的统筹管理和自主支配权,确保基层有充分的权力和更多的资源为群众办事、解决问题。
(三)推进街道综合执法。北京市实施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分散、部门协同不力的问题。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对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意见》按照这一最新文件精神,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可以直接开展执法工作,提出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除上级明确要求实行派驻体制的机构外,整合现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逐步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现状。
(四)推行街道大部制改革。为引导街道眼睛向下,增强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办事,《意见》提出要按照精简、效能、便民的原则,综合设置街道内设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街道原来“向上对口”的20多个科室,精简为“向下对应”、直接服务居民的“6+1+3”的架构设置内设机构,即党群工作、民生保障、城市管理、平安建设、社区建设和综合保障6个内设机构和1个街道综合执法队,窗口类、平台类和活动类3个街道所属事业单位,确保街道聚焦主责主业,集中精力抓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为民服务型街道转变。
(五)着力改善民生。《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首都市民“五性”需求,明确提出,通过“整合一条热线、开设一个窗口、强化三种服务”,着力解决居民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将各类热线归集到12345市民服务热线,建立全市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做到各部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深化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网上政务服务办理,实现就近办理、自助办理、一次办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聚焦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就医、上学、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等事情,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六)做好街区更新。近年来,全市加大街巷整治力度,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落实“老城不能再拆了”要求,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从街巷整治走向城市更新,《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新一版城市总规,充分吸纳规划师、建筑师和普通居民意见建议,协商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城市设计导则,提高街区公共空间品质和服务质量。要着力改善居住质量,强化街道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督管理,暂时没有条件实施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秩序乱、环境差等问题,给居民群众一个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七)加强社区治理。社区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意见》明确提出,社区治理重点抓四项:一是优化治理体系,做实社区六个委员会,将社区各方力量纳入体系中,延伸自治组织和工作覆盖面。二是持续抓社区减负。要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清理社区填报表格、机构、评比和表彰,精减社区 出具证明,整合社区信息系统。同时建立社区事项准入和通报制度,从存量和源头两个方面,减掉社区不该做的各类行政事务,让社区回归主业,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抓服务、抓自治。三是自治协商。社区要办好小院议事厅、居民恳谈会、居民微提案,做到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议、自己定,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社区治理的活力。四是队伍建设。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标准的社区工作考核和社区工作者工资增长机制,推行错时延时、全程代办、预约办理和“互联网+”服务,让社区干部多到社区走走,多到居民家中坐坐,用脚丈量民生,为群众排忧解难。
(八)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近年来,基层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意见》提出,要健全完善激励保障制度,重点从选人用人、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方面,为基层干部“送大礼包”。比如,注重提拔具有街道乡镇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探索从街道事业编制人员中选拔街道领导干部、从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定向招录一定数量的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比如,要确保街道干部收入高于市、区部门同级别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比如,推进编制精简下沉到基层,2020年前街道乡镇行政编制占全区行政编制总量的40%以上,激励干部到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街道办事处条例》立法,为街道更好履职提供法治保障。同时,由市领导牵头定期召开调度会,根据《意见》职责分工,加强督导检查和工作考核,并将区委书记作为落实街道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加强考核评议,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街道社区打造成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
记者
1天前
《人民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想给组织部的张部长,刚才在李书记发布的时候,我注意到《意见》中明确提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想问一下张部长,新时代加强街道工作如何实现党建引领,具体工作中有哪些措施和办法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谢谢。
-
嘉宾
1天前
张彤军: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群,党是领导一切的,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新时代街道工作,强化基层治理的根本和前提,只有在实践中推进党的建设,才不会使党的领导和建设虚化、弱化、边缘化。我们体会在街道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党建引领,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思想,社会治理有关要求,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落地生根。加强社区党组织对各类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把街道社区党组织打造成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共创美好生活的战斗堡垒。三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建设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发挥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等多方联动作用,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深化党建促群建、带社建,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优势。
第二个问题,选好人,用对人是对干部有效的激励。《意见》在培养街道乡镇干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举措,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一般有街道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注重市级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街道、乡镇等基层经历的干部,要求各区树立基层为先导向,加强街道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各方面表现突出,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优先到街道乡镇任职。干部交流方面提出街道乡镇与市区两级和国有企事业干部的交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干部交流任职或者是挂职。《意见》明确提出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基层干部的担当。
-
记者
1天前
《北京青年报》记者:今天的问题是给滕主任的,街道干部老说街道是筐,什么都往里装,属地责任在兜底,这次《意见》出台之后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
嘉宾
1天前
滕安英:街道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是街道干部经常感慨的话,还有的干部调侃说,街道是个缸,什么都往里装,还不能洒汤漏水,反映了街道的职责无限大,又反映出职责任务不清晰的问题。实际上街道是区委区政府的派出机关,两者的定位是一致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结构不够,一段时期以来,我们往往更偏重于将街道作为政策决定的执行者,给街道的任务多、责任多,赋予街道的管理权很少,资源少,造成街道履行职责上存在短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能力有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去年上半年会同市委组织部共同编制了北京市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职责清单,分党群工作,平安建设,城市管理,社区建设,民生保障,综合保障六个板块,共111项职责。同时市委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意见也对相关内容提出了要求。从试点看,大家普遍反映实用,一方面街道的职责边界问题上细化内容,说清楚街道干什么。比如说推进河长制工作,清单中明确需要街道做的事,对辖区河湖开展定期巡视,发现协调解决河湖管理保护存在的问题,本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河长报告。需要做什么表述很清楚。另外一方面条块职责的问题上,把谁主谁辅表述清楚。比如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的清单中,明确主责部门是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街道是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实施主体做好入户调查,了解民意,宣传动员提出合理化建议。据统计111项职责中,街道负责承担着主责主业约占24.1%,组织协调部门共同完成的约占34.5%,参与协调配合的职责约占41.4%。此次市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我们打算今年重点是根据为街道赋权和派出机构属地化管理,及时将职责充实到清单中。探索建立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凡涉及到街道职责调整的,必须依法依规进行,市区各部门不得擅自将清单以外的职责交由街道承担,对新列入清单的职责同步明确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保障,做到权随事转,人随事转、钱随事转,使街道有人有物有权,保证基层的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利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谢谢。
-
记者
1天前
凤凰卫视记者:我们关注到文件中提到改善一刻钟社区服务,想提给北京市商务局丁剑华副巡视员,在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有什么举措?谢谢。
-
嘉宾
1天前
丁剑华: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是我们商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我们市商务局与其他部门一道,包括区政府一道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以满足便利性、多样性为导向,积极推进便民网点建设,采取一揽子措施,一方面保基本,一方面惠民生,把菜店、便利店、理发、维修、家政等基本做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目前全市有蔬菜零售便利店,包括社区超市、美容美发等七项便民服务约4.7万个,联合网点近2万个,全市七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在城市社区达到92%以上。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重点解决补缺口的问题。按街区商业配置标准,在摸清现状,充分听取市民意见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布局生活性服务业设施,把规划细化到每个街道、社区,分业态、社区提出提升措施。
二是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统筹推动疏解整治与便民网点建设工作。按照先立后破的工作原则,提出坚决疏解区域性市场同时,按升级为导向,建管相结合的原则,对待农副产品市场和菜店。
三是完善基本便民网点跟踪核验。对建设提升的便民商业网点进行回头看,动态了解运行情况。将市民通过12345热线和媒体曝光的基本便民商业网点的问题进行分析。
四是鼓励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通过模式业态创新发展,解决便民实体空间不足的问题。据统计,这几年累计创新推动建设了83个社区商业便民服务综合体和200余个社区商业中心的建设,搭载早餐、快递等便民功能,鼓励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市民需求。
五是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方式积极推进便民商业网点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便利店发展的19条措施,规范和促进家政行业15条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便民网点建设。我们市相关部门和各区也都不断优化环境,为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在京经营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有关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工作措施的落实,不断加大力度,保基本,促提升,为广大市民提供宜居、便利、多样的更高品质的生活服务。谢谢大家。
-
记者
1天前
《法制报》记者:我的问题是问城管执法局的,按照《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街道要建立实体化的综合执法机构,这方面城管执法会推出哪些举措,是不是有一些时间表?第二个问题是希望介绍一下目前街道的执法现状?谢谢。
-
嘉宾
1天前
刘生富:下面我把北京市推进构建实体化综合执法机构的情况介绍一下。按市委市政府的改革要求,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市城管执法系统已经将332支街乡执法队全部由原来区城管执法局统一管理,调整为以街乡镇为主的双重管理,将6500名城管执法人员编制全部下放到了各个街乡镇,16个区的城管一线执法人员的比例实现不低于90%的要求,成为实体化街道综合执法的主体和主要力量。这是目前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在街乡镇开展综合执法的主要情况。
下一步,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改革部署,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将继续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将城管执法力量,执法资源,执法保障进一步向街乡镇进行倾斜,按抓系统、系统抓的思路重点从三方面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推进依法全面履职。按照全责清单履行执法职责,进一步规范执法权限和程序,严格落实处罚裁量基准,落实行政执法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法治审核的三项制度,提升执法公信力和规范化水平。
二是持续改进队伍作风,持续开展首都城管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从严治理的要求,加强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水平。提升城管队伍专业化建设,健全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城管执法队伍政治素质、法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三是深化综合执法改革。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一步推进相关行政处罚的相对集中,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并将行政执法权限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构建实体化综合执法机构,逐渐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改革开放新动能开创城市管理新局面。谢谢。
-
记者
1天前
国际台记者:我想问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员会的陶志红主任,建立健全街区更新有哪些因素?谢谢。
-
嘉宾
1天前
陶志红:街区更新是以街区为实施单元开展的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更新的内容包括文化培育、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等,实现人居环境的整体提升。街区更新实施机制,通过建立区级统筹,街道主体,部门协调专业力量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搭建全过程参与平台,以居民,企业为导向,完善街区功能,自我更新能力。街区更新的实施方式是根据城市规划和相关规范的上位要求,开展问题分析,制定街区更新实施方案和相关设计导责,指导更新项目实施,实施整体规划设计,引领街区更新工作进行后期监管等,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团队的作用,完善立项、审批、房屋管理、资金保障等,分布成片区、分步骤、有顺序开展。去年下半年市里开展街区更新相关工作,我们委也在积极推进相关规划工作,下一步我们会抓紧出台老城整体保护规划,抓紧编制完成首都功能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更新导责等相关规划,将文化传承,宜居等内容纳入,完善技术导则和交通市政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引导街区工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分批公布保护名录,扩大历史街区的保护范围,加强历史街乡和历史建筑保护,深入挖掘老城文化内涵,保留老北京乡愁和记忆,加强老城保护宣传和信息服务,通过北京印迹、历史文化综合宣介平台向社会公众和文化教育科研等机构提供丰富的北京历史文化信息,共享信息资源,落实习总书记要求,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谢谢。
-
记者
1天前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赵成副巡视员,文件提出赋予街道社区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企业更大的监管,具体落地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还有一个小问题向刘处长核实,明确街道作为执法主体,北京属于全国的首例吗?
-
嘉宾
1天前
赵成:街道社区在住宅区的物业管理中非常重要,赋予街道社区相关管理权也非常重要。
一是积极街乡吹哨,支持配合街道加强社区党建引领。业务配合物业服务企业中,同时支持街道行使综合执法,突出辖区执法,切实为群众服务。只要街道和社区需要的都可以延伸,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是将物业服务项目备案,目的是让街道社区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实际情况,了解居民诉求。开展物业项目经理到社区报到,推动服务企业做好社区事务。围绕物业服务质量、服务程度兑现,市民满意度等内容,定期对物业服务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考评结果将作为物业企业的重要依据,促进物业服务水平提高,提升社区居民居住品质。
三是修订北京市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规则,增强街道社区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管。首先是审核筹备组和侯选人员资格,支持和帮助政治素质高,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遴选,积极参选业主委员会。其次是审核业主大会的审核意见,既是业主共同决定,同时还要减少对居民生活的日常干扰,维护正常秩序。监督业主大会表决程序,对投票弃票验票过程的跟踪,确认结果,切实维护好社区广大业主的合法权益,提高社区治理的精治共治的水平。谢谢。
-
记者
1天前
《中国日报》记者:我的问题给市城管委谢国民副巡视员,《意见》提出做好街巷环境整治,2019年背街小巷整治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
嘉宾
23小时前
谢国民:《意见》明确指出,城市环境整治要以街巷环境整治为重点。背街小巷是群众的家园,做好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就是改善群众身边环境、解决群众身边难题、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最迫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自2017年以来,北京市大力推进了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全市完成了2000多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涌现出一批环境优美街巷。2019年我们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继续在全市精细做好群众家门口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整治提升工作。2017年我们制定了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也是核心区背街小巷三年整治任务的收官之年,要全面完成环境整治提升的任务。除拆迁区背街小巷按照干净整洁的标准整治提升以外,其他的背街小巷都要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全面完成,同时打造200条的精品街巷。城市副中心要对标核心区,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完成20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要按照“十无五好”的标准完成519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按照“八无两规范”的标准提升。远郊区要围绕重大活动的保障区域、建成区,尤其是居民诉求强烈的地区开展81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同时还要积极推进架空线入地、规范广告牌匾治理、清洗粉饰建筑物外立面、深入开展“厕所革命”、持续推动垃圾分类、深化“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提升社会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开展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经过环境整治提升,现在许多背街小巷已经恢复了胡同的肌理,怎么保持巩固成果,是考验我们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也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目标。按照北京市新版总规、北京街道更新城市治理导则,深入推进责任规划师制度,要完善考核评价与激励措施,加强街巷长、小巷管家队伍建设,加强网格化管理。在背街小巷精细化管理中推行“十有”正面清单,“十有”是环卫作业有队伍、交通停车有规范、街巷立面有管护、公服设施有维护、绿化美化有养护、街容巷貌有巡查、违法行为有查处、居民群众有自治、督导检查有力度、示范引领有标杆。今年大事多,喜事多,重大活动多,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全市街道工作会议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街道工作意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记者
23小时前
《北京晚报》记者:我在《意见》里看到一条跟北京晚报很熟悉的电话:12345,因为我们也开了一个栏目,所以想问一下市政务服务局的蔡局长,请介绍一下接听即办的工作。谢谢。
-
嘉宾
23小时前
蔡明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是我们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一条生命线,蔡奇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推动,多次强调市民诉求就是哨声,12345热线反映的市民诉求就是街道最大的事,要最快办,不断完善接诉接办机制,书记的指示对全市各区各乡镇对贯彻落实闻风而动,接诉即办。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个是全力推进政府服务热线一号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服务便民化制定意见,北京市去年已经有10条并入12345热线。今年96310城管热线和12315也将并入,可以提前实现全市一号响应的目标。
二是完善了工作机制。去年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接诉即办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主要有信息通报机制,坚持每天分析市民来电中的突出问题和重点街乡镇的工作情况,以市民热线反映刊物,每天每周每月形成日报周报月报,报市领导,并抄送各区相关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二是将群众诉求直接派到街乡镇,采取这样一个机制,从今年1月1日开始,12345将街乡镇管辖权属清晰的、群众诉求直接派到街乡镇,干部接到清单迅速响应,做到能办的快办,需要联合办的及时吹哨,与相关委办局共同办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办理和回复的,及时做好沟通解释和安抚,妥善解决百姓诉求。三是分级分类管理机制。针对每天1.5万个左右的电话,根据不同的诉求按轻重缓急实行两小时,24小时,7天和15天这样四级管理模式进行全程跟踪办理。四是实行了联合督办的机制。和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建立了联合督办机制,通过重点督办,专项督办,实地督办相结合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难点问题。
第三方面是加强市区联动。从1月1日到2月24日,我们统计了一下12345直派诉求累计近10万件,为了更好更快解决群众诉求,完善了12345综合调度指挥平台功能。16个区县的热线骨干力量到平台配合办理群众诉求,各区乡镇按要求整合力量,实行7×24小时专人值守热线。12345每周每月对群众需求进行回访,从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三方面对街乡镇诉求办理工作进行考核。对问题多的加强调研,了解情况,提出改进的动作。
在闻风而动,接诉即办的工作中全市街乡镇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完善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请市民朋友和媒体朋友多关注12345,理解支持并监督我们的工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做出积极贡献,也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
记者
23小时前
《北京日报》记者:我想问李万钧局长,咱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将如何发挥主责作用,带头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谢谢。
-
嘉宾
23小时前
李万钧:大家知道,市委社会工委和市民政局合署办公,这也是一个全新的机制。最近公布的三定方案中,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要履行基层政权建设,社区建设,以及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联系指导街道工作的职责,蔡奇书记也明确,全市民政部门,社会工委和民政部门要履行好行业管理的责任,所以我们感觉到使命光荣,责任也很大。现在全市有333个街乡镇,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还是非常重的。下一步主要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个是配合市委城管委,市委组织部做好《意见》的分工和督促检查工作。每一项《意见》提出的任务都要有责任部门来落实。
二是履行好市委社会工委、民政局需要履行的职责。这里面很多内容都是我们这个部门来完成的。比如说协助起草街道办事处条例,这也是列为市人大今年的重点立法项目。比方说还有街道规模的调整,现在街道最小的0.8平方公里,最大的将近60平方公里,大的大、小的小,从精细化管理角度来讲对部分街道进行区划调整。再比如建立完善社区治理体系,社会动员体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社会工委和民政部门落实的任务也很多。
三是总结和推广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中,基层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街道工作,落实这个《意见》,也形成全市面向基层,面向街道,面向社区的工作导向。
-
主持人
23小时前
谢谢万钧局长,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
非常感谢万钧局长和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为我们发布和重点解读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今天发布会的关注和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