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促大宗消费食品有害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提升 |
|||
|
|||
粮食、食用油、乳及乳制品等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大宗消费食品,由于种植饲养环境、生产加工环境、存储运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真菌毒素、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不可避免地存在残留,结合食药监部门检测需求,北京市科委支持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所)共同实施了“食品痕量有害残留检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 课题建立了玉米粉中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等八种真菌毒素、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食用油中苯丙[a]芘、牛奶中三种磺胺类抗生素等系列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定值方法。开发了马铃薯粉中镉、铬、铅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同位素稀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湿法工艺喷雾、低温匀浆与冷冻干燥、控制剂量辐照等质量控制样品制备技术,制备了粮食、乳制品、食用油等三类基质中共4类9种污染物质量控制样品,完成了定值、均匀性和稳定性研究,且均匀性良好,满足使用要求。并组织北京市海淀区局、西城区局、平谷区局等16个区局的食品药品监控中心和30余家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检测业务能力。 课题取得成果有效消除检验工作中的风险点,促进了首都食品检验水平和质量管理能力的提升,为首都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确保大宗食品消费安全。 |
|||
浏览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