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是“英雄”?
刘备还有个优点就是低调,你看他明明野心极大,却从来不表现在脸上,别人怎么夸怎么赞他都不动如山。当初孔融向他求援,他感叹:“孔北海居然知道世上有个刘卖鞋?”。后来曹操和他青梅煮酒,讨论天下英雄,问来问去,他既不拍曹操马屁,也不吹嘘自己,最后阿瞒憋不住说天下就你和老子算人,其他都是傻逼。他也只是敷衍几句,不卑不亢。换了我被阿瞒这么夸一句,要么是当场吓尿,要么是趾高气昂尾巴翘到天上——阿瞒你终于知道老子是个人才啦,快给我签五年一个亿的合同。
后来这俩基友不念旧情,反目成仇打了起来,主要还是刘备不解风情,始乱终弃,而曹公是穷追不舍。这时大耳贼勾搭上了孙仲谋,“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看清楚了,赤壁之战,公瑾只是配合的友军,打赢曹操的还是大耳贼。
当年新野屁滚尿流的时候,皇叔不肯只身跑路,执意不丢下追随他的老百姓,很多人又要说伪善,拿老百姓挡枪,其实这些老百姓完全不必跟着他乱跑,留在城里也不见得曹操就能屠城,他们非要追随这位卖鞋的皇叔,所以不是皇叔挟裹百姓,而是百姓舍不得皇叔。从形势看,皇叔早些跑到江夏找侄子才是王道,和老百姓一起游行示威是作死。但他偏偏没有先走,可见一辈子装逼真的很累,而且要搭上生命的赌注。也说明皇叔这人并不冷静客观,出了大事他是能拼命的,而且能为一些非利益的东西拼命。
皇叔这人也有得意忘形的时候,他用庞统之计攻破涪城之后,大摆酒席,庆祝胜利,喝得颠三倒四的时候问庞统:“先生今夜爽不爽。”庞统没好气说:“你特么破人家城池,抢兄弟土地,你还好意思问我爽不爽,白瞎了仁义之名。”这相当于当面拆穿大耳贼的伪君子面目。换了曹阿瞒早就恼羞成怒,都不必喊刀斧手,亲自上去一刀就剁了下酒了。大耳贼虽然脸上挂不住,耳根子都红了,却也只是发火说:“武王讨伐纣王时,前歌后舞,难道不是仁义之师吗?你的话狗屁不通,我不爱听,出去出去!”你看,他也不是道德楷模,他也会脸上挂不住,但也只是打了个嘴炮,第二天还跟庞统道歉。想一想现代人的假面具被拆穿后,都是什么撒泼打滚的德行。看人家皇叔,脸皮厚,不人身攻击,还肯认错,一般人做不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是辛弃疾的一句词,说的就是皇叔,许汜曾向刘备抱怨陈登看不起他,“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批评许汜在国家危难之际只知置地买房,“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说人家陈登对你算客气了,你小子就这么大出息,就想着买房置地,陈登还给你床睡,换了老子,老子睡百尺楼上,你小子睡地上。可以看出,皇叔这人不是烂好人,对于没志气短见浅薄的俗人,他是直言不讳鄙视到骨子里,一点情面不留。
这件事也可以看出他的志气和野心,投奔刘表时,半年不打仗闲的没事干,一次喝酒居然摸着肥胖的大腿哭起来,说肥肉都长出来了,我这辈子没几天了,屁事都没干成。每次读到这一段,我这一事无成的贱人就会心有戚戚焉。一个人担心自己不努力不奋斗,导致看着身体发福就忧虑哭泣,这是什么样的精神?赤壁之战前,他丧师失地,屡战屡败,走投无路如丧家之犬,而这时已经年近半百,换了我40岁混得这么惨,还不如一头撞死算了。但他依旧摸着大腿上的肥肉要做英雄,居然还做成了。
临死的时候也好玩,遗诏第一句就自黑,说:“朕不读书(我没文化)”,自古哪有皇帝这样说话的?他说我虽然不读书,但不代表我是傻逼,儿子你虽然识几个字,但也要听一听。我人要死了,所以说的都是好话。凡事跟你干爹请示,听他的,多做好事,别干坏事,完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传千古,我不以为,一个伪君子临死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刘禹锡写诗评价“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