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僧火化会有舍利子,而普通人只有骨灰?舍利子怎么形成的?
为何高僧会留下舍利子呢?在佛教的经典中,舍利子这个词来自梵语“?arīra”,意指“身体骨头”或“遗骨”。而根据佛教的记载,2500年前,释迦牟尼佛圆寂时,弟子们在他火化的灰烬中发现了他的头顶骨、牙齿、指骨等遗骸,以及84000颗舍利子。这些舍利子被形容为如五色珠般光亮坚固,具备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并且象征着佛陀无上的福德。
供奉舍利子被认为能带来无尽的福报,因此在中国的佛教历史上,有许多关于舍利子供养的记载。例如,在南京的大报恩寺内,曾发现了一颗佛顶骨舍利,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枚真佛顶骨。它是由印度的高僧在北宋时期携带到中国的。
这些舍利子是如何传入中国的呢?这与古印度的阿育王密切相关。公元前273年,阿育王即位后,他不仅统一了印度,还极力推动佛教的传播,将佛教定为国教,并大力修建寺庙。佛教因此在印度迅速发展,并传入周边地区。在两汉时期,中国已开始接触到佛教,逐渐形成了对舍利子崇拜的传统。隋唐时期,舍利子的传说在中国愈加盛行,至今,考古学家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舍利子的遗存。
舍利子为何在佛教中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首先,释迦牟尼佛在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子成为了信徒们修行的目标,激励了无数人追随佛陀的足迹。佛陀涅槃后的84000颗舍利子也被送往世界各地供奉。舍利子不仅是佛法的象征,还是修行者达到某一境界的体现。佛教认为,只有那些修行至极高境界的僧侣,才能在涅槃后留下舍利子。舍利子越多,说明修行越深,灵性越强,且与佛国的共振频率越高。因此,舍利子在佛教徒眼中,既是修行成果的体现,也是与佛界连接的桥梁,具备极高的神秘性。
舍利子不仅仅是修行的象征,它们在佛教世界中被视为功德的具象化,甚至是天意留下的遗物。在我国,许多高僧圆寂后的骨灰中,也发现了舍利子的踪迹。有的舍利子还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光辉,这让人更加坚信它们与修行的关系。例如,本焕长老的舍利子中,就有各种不同颜色的舍利子,这些舍利子无疑是他长期修行的功德体现。
那普通人能否拥有舍利子呢?这一问题也引发了不少人的疑问。在佛教看来,舍利子代表着修行的功德与境界。如果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有人猜测舍利子可能是人体内部结石的一种形式。通过科学观察,结石通常是钙质或金属盐的沉积物,它们在高温下容易变成粉末,而且脆弱易碎。然而,舍利子在高温下依然坚硬且不易破碎,因此它不可能只是普通的结石。
另外,许多高僧圆寂后,都会产生大量舍利子,但普通人却几乎不可能在火化过程中发现如此多的舍利子。科学家和学者们也没有找到解释这一现象的明确答案。于是,一些学者曾去八宝山火葬场进行调查,询问工作人员是否见过舍利子的出现。工作人员表示,人的骨骼在火化过程中确实可能因为药物沉积而变色,尤其是常年服药的病人,骨头中可能含有金属沉积,这样的骨头在火化后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因此,七彩的现象并非不可解释。
尽管如此,工作人员也表示,尽管他们见过一些骨头变色,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发现类似舍利子的现象。唯一一次,他们提到的是某寺庙老主持圆寂后,的确发现了十几颗透明的珠子,这些珠子被认为是舍利子。可见,在普通人身上,几乎没有发生过舍利子出现的情况。
那么,舍利子的形成究竟与修行有多大的关系呢?这一点仍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唯物主义者认为,舍利子可能是人体产生的某种物质,但目前没有找到明确的科学线索。神奇的是,舍利子似乎仅在得道高僧的火化过程中才会出现。
无论舍利子是否与修行有直接关系,其神秘的来源与现象无疑让我们深思。这也提醒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与精神追求。舍利子在佛教中,象征着修行的成果和精神的传承,它不仅是信仰的象征,也是人们心中追寻的灵性之光。对于这些神秘的现象,我们应抱有敬意,并期待有一天能够揭开其真正的秘密。
参考文献:
何宏.《舍利子之谜》[J].《科学与无神论》,2002年第1期,第2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